图片 2025大吉 NEW YEAR 图片 图片 图片 真正的功夫修炼,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更需要内在的领悟。只有将“求”与“悟”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在勤奋努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 图片 关注武宗 学 天下武功 图片 图片 养派生食补胜药补·练功百病消 图片 图片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古人是如何挖掘我们身体内部奥秘的,特别是通过一种叫做存思的奇妙修炼方法,什么叫存思?听起来有点玄奥,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特别专注的冥想,你想...
图片
2025大吉
NEW YEAR
图片
图片
图片
真正的功夫修炼,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更需要内在的领悟。只有将“求”与“悟”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在勤奋努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
图片
关注武宗
学
天下武功
图片
图片
养派生 食补胜药补·练功百病消
图片
图片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古人是如何挖掘我们身体内部奥秘的,特别是通过一种叫做存思的奇妙修炼方法,什么叫存思?听起来有点玄奥,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特别专注的冥想,你想想咱们平时思绪飘忽不定,像脱缰的野马,存思就是要让你的心神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某个地方,可能是你自己的某个部位,也可能是你想象中的神灵。古人认为这样做能让这些神灵待在你身体里,帮你调理身体,甚至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这可不是迷信,而是古人对身心关系的一种深刻理解。
这种存思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早在汉朝就有方士搞祭祀,画神像,希望能请神仙来帮忙,那时候就有人觉得咱们身体里头五脏六腑都有对应的神灵,后来道教发展起来就把这个想法发扬光大,觉得好好跟这些体内神打交道,就能延年益寿,像《老子》里就说“人能养神则不死”,《太平经》也说人身体里的神要是老往外跑,人就容易出问题,得把他们追回来才行。到了魏晋时期,有个叫上清派的道派,更是把存思当成了最重要的修炼方法,要说存思的经典,必须提到《黄庭经》,这本书在道教里地位超然,可以说是存思术的百科全书,它详细描述了咱们身体各个部位,从头到脚,从五官到五脏六腑都有哪些神仙在那值班,还提出了著名的三丹田理论,就是说人体有三个能量中心,更厉害的是它还设计了一套系统的存思方法,告诉你怎么一步步去感应这些神仙。
据说只要你按照书上说的念经、想神,打坐就能引来天上的真气,让你的身体和神灵融为一体,实现性命长存的终极目标。不过这存思也不是随便想想就行的,它有很多规矩,这存思三动法就规定了,早上要存想代表天界的动天神,中午存想代表地界的动地神,半夜存想代表深渊的动元神,具体操作还得找间安静的屋子,面朝特定方向,先叩齿再闭眼,然后依次在心里想着那些神的名字、样子,再咽几口唾沫,想象这些神分别住在你的泥丸宫、绛宫、丹田里,最后还得念叨几句咒语,是不是感觉有点像古代的仪式感,而且据说有些经典里提到的神灵数量多得吓人,上千个,这要是初学,估计脑子都得转晕了,具体怎么操作呢?
咱们来看看东汉《太平经》里介绍的方法,它说你得找个没人打扰的空房间,然后根据五脏的颜色,比如心属火、红色,肺属金、白色,画出相应的神像挂在窗户边,让阳光照着,然后你就闭上眼睛,心里默默的想着这些神像,一直想不要停,据说这样坚持下去,你身体里的五脏神就会被吸引回来,乖乖的待在自己的位置上,这样一来身体的各种毛病也就自然而然的好了,是不是有点像给身体里的小精灵们发工资,让他们好好工作。再来看看《黄庭经》的方法,它更进一步,不仅存思神,还结合了当时医学对人体结构的认识,它提出了一个听起来很酷的概念,“守三部八景二十四真”,简单说就是把人体分成上、中、下3部分,每一部分再细分出8个关键部位,比如喉咙、肺、心、肝胆、肾、脾等等,每个部位都有一个主管的神,你要是能把这些神都守住,让他们常驻你身体,就能获得各种神通,比如你把注意力集中在肺上,就能调和呼吸,产生元气,集中到肝上,眼睛就能看得更清楚,智慧光芒自现,这简直就是把身体当成了一个精密的仪器,每个零件都有它的神来维护。
为了让大家有个直观感受,我给大家列个表,看看咱们身体里都住着哪些神仙。你看从头顶的泥丸宫到头发、眼睛、鼻子、耳朵、舌头、牙齿,再到五脏六腑,几乎每个重要部位都有一个专属的神,比如头发的神叫苍华太史,眼睛的神叫明上英玄,心脏的神是丹元守灵,属火,肺脏的神是皓华虚成,属金,肝脏的神是龙烟含明,属木,肾脏的神是玄冥育阳,属水,脾脏的神是常在魂庭,属土,胆的神是龙跃威明,也属木。这些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挺有气势?古人认为,只要我们能了解并尊重这些神灵,就能更好的管理自己的身体。
图片
存思的方法虽然丰富,但有时候确实太复杂了。晋代的大炼丹家葛洪就说了,这么多存思的方法,有的甚至要你想象上千个神灵来守护你,太麻烦了,而且容易让你心烦意乱。他认为有一种更简单更根本的方法叫做守一,这个一可以理解为你的精神意念,或者说是你身体里的精华,守一就是要守住这个一,让它不往外跑,一直待在你的身体里,达到一种神和气完全融合的状态。古人认为形神合一人才能活着,形神分离人就死了。所以守一就是保持生命活力的关键,这个一到底是个什么?
其实道教历史上对它的解释也挺多的,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太和之精气,是宇宙最初产生的精华,有人认为它是你的心意志,是你内在的精神力量,还有人直接把它等同于道本身,不过后来的道教,特别是内丹术兴起后,更多的把一理解为气,特别是元气,也就是构成我们身体和生命的最原始最纯净的能量,就像《云笈七签》里说的,一就是那种真正至元纯阳一气,跟大道、跟自然是一体的,所以守一很大程度上就是守着我们身体里的这份元气,那怎么守一?《太平经》给出了步骤,首先找个安静的地方,最好是个小茅屋,远离喧嚣,然后要斋戒,就是管住嘴,别看不该看的东西,保持身心清净。
接着要坚定信念,相信自己能守住这个一,最关键的是闭上眼睛,把注意力集中在肚脐下面一点的地方,也就是丹田,坚持下去,效果据说很神奇,身体会变得暖洋洋的,手脚轻便,鼻子通畅,嘴里还会觉得甜甜的,心理上会感到特别开心,对钱财名利这些外物也不那么在意了,更夸张的是据说还能让人返老还童,白发变黑,牙齿掉下来还能长出来,一个月能多活一年,两个月多活两年。当然这可能有点夸张,但至少说明古人认为守一能带来巨大的好处。葛洪还把守一细化成了两种,守真一和守玄一,守真一主要是通过想象一些仙境或者身体里的丹田之神来凝聚你的精神,达到保护身体,抵御邪恶的效果。
而守玄一,葛洪觉得更容易练,而且效果更好。除了却恶通神之外,据说还能做到分形,就是让你的身体分裂成好几个一模一样的,甚至可以控制这些幻影出现和消失,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科幻电影里的场景。不过葛洪自己也承认,这可能只是道士们在练功过程中产生的幻觉,但这也反映了古人对于精神力量强大到可以改变物质形态的一种想象,说完了存思。咱们再来看看另一个相关的概念,回光返照,或者说内视,这名字听着就很有意境,简单说就是把你的目光或者说你的意识从外面的世界收回来,到你的身体内部去观察、去感受你身体内部的情况,这可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用你的神,也就是你的精神意念去感知。
古人认为,如果你经常这样做,就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这有点像我们现在说的自我觉察,只不过古人把它提升到了一种修炼的高度,具体怎么内视呢?《老君存思图》里就介绍了一种方法,它说你要闭上眼睛,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五脏上,比如你要看到肺,就要想象它是什么样子的,红白色的,有7片叶子,长在喉咙下面,然后要知道它藏的是什么,魂魄。接着是心,像红色的油囊,藏的是神,肝是苍紫色的,有5片叶子,藏的是魂,肾是黑色的,像2个杯子盖着,藏的是精,脾是黄褐色的,像一把尺子,藏的是志。
古人认为,通过这样反复的在心里描绘这些器官的样子和功能,就能让它们变得清晰可见,甚至达到玉山内体通明的境界,也就是身体内部变得非常透明明亮,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有一种更厉害的内视方法,来自宋代的道书,《道枢》涓子法,说咱们的身体就像个束缚,性情也像多余的游子,它提出了一种炼神育胎的方法,具体怎么做?就是安静的坐着,想象你的左肾是太阳,右肾是月亮,太阳发出白气,月亮发出红气,这两种气在你身体里交汇,凝聚成一种真气,然后真气会变成一个婴儿,像玉石一样透明,这时候你再想象自己就像一个鸡蛋,里面包含了所有的骨骼和组织,然后慢慢生长,最后甚至可以离开身体,在外面自由自在地游走。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科幻小说里的克隆或者意识上传,古人希望通过这种内视来培养一种超越肉体的法身。如果说《黄庭经》是存思的代表,《太上老君内观经》就是内视的集大成者,它系统地阐述了内观的方法和意义,它强调心是身体的主宰,能控制一切,但心也是最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我们身体里的五脏各自藏着不同的神,比如肝藏魂,肺藏魄,肾藏精,脾藏智,心藏神。而内观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观察和净化自己的内心,让它变得清澈明亮,不受外界六情,也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这些感官欲望的污染。
只有当心足够清净,道才能自然来到你身边,神明才能安住在你的身体里,生命也就不会轻易消亡了。这其实是在告诉我们要关注内心,才能获得真正的健康和长寿。《内观经》里还提到了达到内观境界的几个层次,比如虚心就是要放下那些不必要的念头,无心是要彻底去除杂念,定心是要让心安定下来,不摇摆不定,安心是要让心没有恐惧和忧虑,静心是要让心平静下来,不胡思乱想,正心是要让心不走歪路、不邪。清心是要让心纯净不混浊,净心是要让心干净,不沾染污秽,最终的目标是达到心直、心平、心明、心通的境界。
一旦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就能真正领悟到道,守住道,生命也就能够长久的存在了,这简直就是一套心灵spa的终极指南。《灵宝秘法》里也专门讨论了内观,它引用了《金诰》的话说,大道本来没有形状,藏在气里,你看透了内在,外在也就明白了,看到了神,形体也就显现了。《真元》则说用一心去看万物,万物就显得不足,用一气归于心,心就不会被外物所干扰,只要心源清明就能洞察一切,它还打了个比方,说修炼就像从相到形,再到名,再到属,最终求得其利,最高的境界是达到空虚的真性,让神与道合为一体,至于具体怎么练,它也提到了类似禅定的方法,比如选个好地方,摆好姿势,点燃香火,闭上眼睛,关键是遇到什么声音景象都不要去分辨,任由它们自己消散,这真是把内观修炼推向了一个非常高的哲学层面。
前面咱们说的存思、内视都是在调动精神力量,接下来咱们要说一个更极致的境界,胎息,什么叫胎息?简单说就是呼吸停止了,但身体还在运转,就像一个胎儿在妈妈肚子里一样,不需要通过鼻子嘴巴来呼吸,这跟我们平时练的深呼吸或者服气不一样,那些还是在吸外界的空气,胎息是直接利用自己身体内部产生的能量,当然要达到胎息,通常得先练好前面的基础功夫,怎么入门?一般是先用鼻子吸一口气,然后闭住,再从嘴里轻轻吐出一点点,直到你感觉不到自己在呼吸,耳朵也听不见呼吸的声音,甚至可以把一根羽毛放在鼻子和嘴边,如果羽毛不动,那就说明你可能进入状态了。
胎息这玩意儿听起来是不是很厉害?古人还真有记载过,比如《后汉书》和《汉武内传》里就提到一个叫王真的,据说他会胎息,能不吃不喝200多天,脸色还红润,力气大的能跟几个人比肩。道教对胎息也非常推崇,葛洪在《抱朴子》里就说谁能达到胎息的状态,就像在母胎里一样,鼻子嘴巴都不用呼吸,那就算得道了。还有《胎息精微论》说,只要能安下心来保持安静,不烦躁,身体里的气道就会畅通,关节也会打开,这样就能保持体内的元气,皮肤滋润,手脚出汗,这就是长生不死的秘诀。
这简直就是古代版的内功心法,胎息的关键是什么呢?《太平经》认为胎息就是呼吸天地间的元气,回到婴儿那种状态,它说胎儿在妈妈肚子里靠吸自然之气活着,我们出生后就只能呼吸阴阳之气,所以会老会死,要想长生就得学会像胎儿一样呼吸自然之气,也就是在体内进行呼吸。《胎息杂谈》里总结了几个要点,第一要让内外的气不混淆,刚开始可以稍微让外面的气进来,但千万不能让气冲到喉咙。第二也是最重要的,要做到无思无虑,心要像死灰一样,身体要像枯木一样,这样才能让全身的经脉都畅通。
第三要有忍耐力,坚持下去,气自然就调和了。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达到内外太定、百脉畅通的境界。
存思、内视、胎息这些听起来有点神秘的古代修炼方法,它们的核心其实都是在引导我们向内看,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通过专注、冥想、调息等方法来达到身心平衡,甚至追求某种超越性的体验。虽然这些方法的具体操作和理论背景跟我们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科学认知有所不同,但它们所蕴含的对内在世界的探索,对身心健康的重视,以及对生命潜能的挖掘,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说仍然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