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林佳明,主任医师,工作21年,崇尚仲景经方医学,善用六经辨证治疗疑难杂症。 闭经指女性无月经或月经周期建立后停止来潮的现象。 分为原发性闭经(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 或超过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但月经未至)和继发性闭经(月经来潮后停止3个周期或6个月以上)。 常见病机 1. 肾虚 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伤肾,导致精血匮乏,冲任失养,血海不能满溢,常见于原发性闭经或卵巢功能减退者。 2. 脾虚 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或痰湿内生,阻滞冲任,致经血乏源或脉络不通,如营养不良性闭经或...
作者简介:林佳明,主任医师,工作21年,崇尚仲景经方医学,善用六经辨证治疗疑难杂症。
闭经指女性无月经或月经周期建立后停止来潮的现象。
分为原发性闭经(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
或超过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但月经未至)和继发性闭经(月经来潮后停止3个周期或6个月以上)。
常见病机
1. 肾虚
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伤肾,导致精血匮乏,冲任失养,血海不能满溢,常见于原发性闭经或卵巢功能减退者。
2. 脾虚
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或痰湿内生,阻滞冲任,致经血乏源或脉络不通,如营养不良性闭经或多囊卵巢综合征伴痰湿者。
3. 血虚
久病失血、产后大出血或营血耗伤,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常见于贫血或内分泌失调引起的闭经。
4. 气滞血瘀
情志不畅致肝气郁结,或寒凝血瘀,阻滞冲任胞脉,经血不得下行,可见于情绪波动或寒凝所致的闭经。
5. 寒凝血瘀
外感寒邪或过食生冷,血为寒凝,瘀阻冲任,常见于经期受寒后闭经者。
6. 痰湿阻滞
脾虚湿盛或肥胖多痰,痰湿壅阻冲任,气血运行不畅,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伴痰湿体质者。
闭经病机多与脏腑功能失调(肾、脾、肝为主)、气血津液失常(血虚、血瘀、痰湿)相关,临床需结合症状、舌脉辨证论治。
林老师以《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为纲,结合《神农本草经》(下称《本经》)药物性味理论,构建了“虚、寒、瘀、郁”为核心的闭经诊疗体系。
以下从病机、经方应用、案例及药物解析等角度系统总结。
一、闭经核心病机与六经辨证框架
林师认为闭经病位主要在厥阴、太阴、少阴,病机以虚寒为本,瘀郁为标:
1. 厥阴病机:肝血虚寒,冲任瘀阻症状:闭经伴四肢冷、少腹凉痛、唇燥口干(上热下寒)、情绪抑郁。
脉象:左关沉细(肝血虚),右尺细涩(冲任瘀滞)。2. 太阴病机:脾虚湿困,痰瘀互结
症状:闭经伴肥胖、腹胀、便溏、白带黏稠。3. 少阴病机:肾阳不足,胞宫失温
症状:闭经伴腰冷、畏寒、性欲减退。
学术特色:将西医“多囊卵巢”“内膜异位”等病名纳入六经“痰瘀水互结”范畴,淡化解剖概念,聚焦气化失常。
二、核心经方应用与《本经》药物解析
1. 温经汤类方(主治厥阴虚寒夹瘀)
方源:《金匮要略》
案例:19岁女性,闭经4月,四肢凉、少腹痛、痤疮、唇干。舌淡红齿痕,脉沉细。
处方:
吴茱萸15g(洗)、桂枝10g、当归20g、川芎6g、白芍10g、阿胶6g(烊化)、麦冬20g、党参20g、姜半夏15g
合当归芍药散:白术15g、茯苓15g、泽泻20g疗效:服2剂月经来潮,量正常。
《本经》药物解析:
吴茱萸(中品):“主温中下气,止痛,除湿血痹” → 破厥阴寒凝,通冲任瘀阻。
阿胶(上品):“主心腹内崩,女子下血” → 滋任脉之枯,润血燥而止崩。当归(中品):“主咳逆上气,妇人漏下绝子” → 引血归经,活血通闭。
2. 当归芍药散合方(主治太阴血虚水盛)
方源:《金匮要略》
案例:40岁女性,闭经半年,肥胖(72.5kg),咳嗽白痰,舌胖苔腻。
处方:
当归10g、川芎15g、白芍25g → 养血调经白术10g、茯苓12g、泽泻20g → 健脾利湿合二陈汤:半夏6g、陈皮15g → 化痰降浊疗效:调治3月,月经规律,体重减8kg。
《本经》药物解析:
白术(上品):“主风寒湿痹,消食,除热” → 健脾运湿,通腰脐血滞。泽泻(上品):“主风寒湿痹,消水,养五脏” → 利水渗湿,解胞宫湿壅。川芎(中品):“主中风入脑,寒痹筋挛” → 开血中气结,上行头目,下通冲任。
3. 苍附导痰汤合桂枝茯苓丸(主治痰瘀互结)
方源:陈自明《妇人良方》合《金匮要略》
案例:23岁女性,闭经4月,多囊卵巢,体胖(75kg),胸闷腹胀。
处方:
苍术15g、香附12g、半夏15g、胆南星6g → 燥湿化痰桂枝12g、桃仁10g、丹皮12g、赤芍15g → 化瘀通经加虫类药:地鳖虫10g、水蛭6g → 破巢囊癥瘕疗效:服药6天月经来潮,后续调方3月周期规律。
《本经》药物解析:
桃仁(中品):“主瘀血血闭,癥瘕邪气” → 破血攻坚,通胞络巢囊。水蛭(下品):“主逐恶血瘀血,破血癥积聚” → 搜剔络脉瘀阻,消卵巢囊肿。半夏(下品):“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 → 燥湿化痰,开中焦痞结。
三、临证特色与创新
1. 六经统御,三阴同治
厥阴(吴茱萸、当归)温肝通瘀 → 破寒凝
太阴(白术、茯苓)健脾化湿 → 绝痰源
少阴(桂枝、附子)温肾暖宫 → 助气化2. 三品配伍,动静相济
上品养命:人参、阿胶补气血之虚(应天)
中品调性:当归、川芎活血通经(应人)
下品攻邪:水蛭、大黄破瘀泻浊(应地)3. 治法
虫药通络:地鳖虫、水蛭攻多囊“巢囊”之形。
大剂仙鹤草:重用60~100g煎汤代水,补虚止血治崩漏,移用于闭经气血亏虚者。
四、全面总结
林老师的闭经治疗体系,以 “六经为纲,三品为目,扶阳通瘀” 为轴心:
1. 理论根基:
将《本经》药物三品属性(上品补虚、中品调和、下品攻邪)融入经方配伍,使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2. 临床实效:
针对“虚寒瘀郁”四大病机,温经汤破厥阴寒瘀、当归芍药散调太阴血水、苍附导痰汤攻痰瘀巢囊,层次分明。3. 学术传承:
如腹诊“少腹凉痛”用吴茱萸,“少腹急结”用桃核承气汤,守经方本色而创新。
林师箴言:“闭经之治,不在通经而在通阳,阳气一转,胞宫自暖,血海自盈。”
此语道破仲景“血得温则行”之真谛,亦彰显其扶阳学术之精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